預約電話:04-24753600 |
手機詢問:0910743919 |
Long term (13 years) Clinical follow up of 1366 Breast cancers
正統西醫與許醫醫師整合療法之比較
正統西醫的準則(guideline) |
許醫師整合療法 |
早期 如原位癌(DCIS) 或1cm 者 做病灶切除 (lumpectomy) |
相同 |
有浸潤性,多發性者 做部分切除或全乳切除 (mastectomy) |
相同或冷凍治療 |
腋下淋巴感染--- 顯微轉移者 做局部拆除( SLND /ALND) |
相同或冷動療法 |
腋下淋巴感染明顯轉移者 做根除手術 (radical LN dissection) |
先放化療在做部分切除 |
部分切除--- 需要術後放療 |
不需要放療 |
淋巴感染者 Her+ 陽性者要化療或標靶治療 |
不需要 |
ER+陽性者要服用賀爾蒙劑5-10年 |
不需要 |
有遠端轉移者或腫瘤過大時 需要化療再手術,再化療 |
相同 |
研究條件、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406位病理組織證實為乳癌病人, 其中有40例失聯除外 共有1366位。
追蹤期間從95年元月起到 107年12 月止, 共 13年
病人每半年回診或電話追縱。
由許醫師及專科助理 親自追蹤:詢問 治療方式,併發症,病情發展、身體狀況、另類治療,身心改變等 |
487(dead)+879(survival)=1366 ,一開始即被發現第四期只有13例
total : 1365+40 +13=1418cases 全部死亡率:487 /1366 =35.6%
一旦罹癌之後,每個病人情緒、家庭、財務、工作都受到嚴重影響,加上對正統西醫的恐懼,所以選擇有所不同,依病人的選擇分成四大類(表一):
1) 模範病人(G組):完全依照正統西醫的治療 ,佔 793 /1366 =58.0%
2) 部分治療(P組):當腫瘤消失手術後,即拒絕進一步的治療 佔253 /1366 =18.5%
3) 延誤治療(D組):病理診斷為乳癌後,延誤至少6 個月以上才接受治療者 佔 273/1366 =19.9%
4)完全不治療(X組):確診後完全拒絕治療者,佔 47 /1366=12.8%
組別 |
G |
P |
D |
X |
total |
% |
活 |
538 |
215 |
103 |
23 |
879 |
64.4% |
死 |
255 |
38 |
170 |
24 |
487 |
35.6% |
total |
793 |
253 |
273 |
47 |
1366 |
|
death rate% |
32.1 |
15.0 |
62.3 |
51.0 |
35.6% |
(表一) |
G: 模範治療 : 793/1366 =58.0% 死亡率: 255/793=32.1%
P: 部分治療 : 253/1366=18.5% 死亡率: 38/253=15.0%
D: 延誤治療 : 273/1366=19.9% 死亡率 : 170/273=62.3%
X: 拒絕治療 : 47/1366= 3.4% 死亡率: 24/47=51.0%
以P組死亡率最低,延誤治療或拒絕治療者 死亡率都超過一半!
*由於西醫的疾病分期用TNM系統,可分為 cTNM(臨床) pTNM(病理) ypTNM(治療後),疾病分期staging時在1-3期不準確,而第四期(轉移) 則很明確,而且無論任何治療死亡率都很高,因此在統計比較時加以排除。而Breast cancer 發現較容易也較早,只有13例在就醫被發現第四期(遠端轉移),有4位尚存活,死亡有9位。在12年追蹤中共有573 例發現轉移,全部第四期共 573+13=586例,其中487例已死亡。 所以第四期死亡率高達 487/587=82.9%(表一)。
stagveIV |
活 |
死 |
total |
初期 |
4 |
9 |
13 |
轉移 |
95 |
479 |
574 |
total |
99 |
487 |
587 |
(表二)
(一)生病年齡:
乳癌好發在41-50歲組(更年期前)最多,其次是51-60歲(更年期後),年輕人小於30歲者很少。
age |
存活 |
死亡 |
<30y |
7 |
4 |
31-40 |
107 |
54 |
41-50 |
375 |
160 |
51-60 |
248 |
178 |
61-70 |
109 |
68 |
>70 |
33 |
23 |
total |
879 |
487 |
(表三)
(二)ER /Her 陽性
**正統西醫藉由IHC(immunohistochemistry) study檢測癌細胞膜上之雌激素接受體ER (estrogen receptor)及黃體素接受體PR (progesterone receptor) ,一般以ER 為主,ER(+)者有細分為ER+ PR+及ER=PR-,本研究ER+者含這兩組,ER/ PR 陽性就需要服用抗賀爾蒙治療長達至少5-10 年
**乳癌基因Her-2/neu(human epidermal receptor protein-2):Her-2陽性者,要接受化療。
**trinegative三陰性是 ER-PR- Her-,三種皆陰性,正統西醫,將乳癌分成四種:1)ER+Her+ 2) ER-Her+ 3)ER+Her- 4) 三陰性(表四)
|
ER+Her+ |
ER-Her+ |
ER+Her- |
Trinegative |
活 |
308 |
68 |
102 |
117 |
死 |
105 |
39 |
50 |
38 |
total |
413 |
107 |
152 |
155 |
(表四)
由於病人來就醫時,所提供的病理報告未必有 IHC 報告,僅就有IHC完整報告 827例來分析。
本資料顯示: 1) ER+Her+ 組:佔 413 /827=49.9% 死亡率 104/411=25.3%
2) ER+Her- 組:佔 152/827 =18.3% 死亡率 50/152 = 32.8%
3) ER-Her+ 組:佔 107/827 =12.9% 死亡率 39/107 =36.4%
4) ER-Her-(三陰) 組:佔 155/827= 18.7% 死亡率 38/155 =24.5%
(三) ER+者西醫認主張要一定服用抗賀爾蒙治療,如果不治療復發率高? (見表五、六、七)
(1)
ER+組 (含 ER+Her+, ER+ Her-兩組) 死亡率155(105+50)/565=27.4% 比全部1366例 死亡率 35.6% 低。
(2) ER+組中
G 組中315例 死亡率 75/ 315= 23.8%。
P 組中129例 死亡率 17/129 = 13.2%
D 組中 116例 死亡率 58 /116 = 50%
顯見ER+組預後不會較差且拒絕治療者 死亡率更低
ER- |
活 |
死 |
total |
death rate |
G |
39 |
0 |
39 |
23/65=35.3% |
GM |
3 |
23 |
26 |
|
D |
4 |
0 |
4 |
15/20=75% |
DM |
1 |
15 |
16 |
|
P |
17 |
0 |
17 |
1/21=4.7% |
PM |
3 |
1 |
4 |
|
X |
1 |
0 |
1 |
0 |
total |
68 |
39 |
107 |
39/107=36.4% |
ER+ |
活 |
死 |
total |
death rate |
D |
42 |
0 |
42 |
55/105=52.3% |
DM |
9 |
55 |
64 |
|
G |
213 |
0 |
213 |
75/315=23.8% |
GM |
28 |
75 |
103 |
|
P |
107 |
0 |
107 |
17/129=13.2% |
PM |
5 |
17 |
22 |
|
X |
6 |
8 |
14 |
8/14=57.1% |
total |
410 |
155 |
565 |
155/565=27.4% |
(表五) (表六)
M : metastasis, GM :G組轉移人數; PM:P組轉移; DM:D組轉移 X:完全未治療
P組 |
活 |
Op :拒絕手術,
CM:拒絕化療,anti-H:拒絕賀爾蒙,
All:拒絕全部治療(有重複)(CM+antiH+RT) | 死 |
op |
4 |
4 |
CM |
169 |
26 |
Anti-H |
126 |
14 |
RT |
103 |
13 |
All |
74 |
8 |
(表七)
P 組(拒絕服用抗賀爾蒙)死亡率 10% 遠低於 G組的 22.7%,D組的50%。
在長達12 年追蹤後 顯見ER+組病人,可以不需要服用抗賀爾蒙,更不需要長達5-10 年。
( 四)ER+ 與ER- 在臨床治療 預後有差別嗎?
正統西醫主張 ER- 無法服用抗賀爾蒙治療,復發率高,預後較差? 本資料有ER紀錄者 778例, ER+有565例(72.9%) ;ER- 有107例(13.8%),三陰性155例(13.6%)與一般文獻報告相近。
(1) ER+組死亡率153(103+50) /565(413+152) =27.0%,( ER-)組(不含三陰性) 39/107=36.4% 含三陰性者 78/213=36.6% 確實比ER+組高
(2) 比較G組 模範病人 ER+組 死亡率75/329=22.7%,ER-組23/65=35%
ER-組 overall mortality 較ER+組高,比較其中模範病人G組 ER+死亡率22.7%,ER-組36.4%,顯見 ER-組的確預後較 ER+組差 | |
|
(五)Her+陽性是否一定要化療?
正統西醫認為Her+,需要化療 來降低復發率----
(1)本資料顯示Her陽性 共有611例, 169 / 611 死亡率 27.6% 較全組 35.6%低
G組 339 例 佔 339/611 =55.4% mortality : 83 /339 = 24.5%
P 組 145例 佔 145/611 =23.7% mortality : 18 /145 =12.4%
D 組 116例 佔 116/611 =18.9% mortality : 65/116=56.0%(原因在延誤治療而不是有無 化療)
(2) P 組死亡率最低 且其中拒絕化療者P組死亡率是G 組(化療)的一半(12.4% /24.5%)
Her+ |
活 |
死 |
total |
death rate |
|
|
|
|
|
G |
228 |
|
228 |
|
GM |
28 |
83 |
111 |
83/339=24.5 |
D |
40 |
|
40 |
|
DM |
11 |
65 |
76 |
65/116=56.0 |
P |
118 |
|
118 |
|
PM |
9 |
18 |
27 |
18/145=12.4 |
X |
8 |
3 |
11 |
3/11=27.2 |
total |
442 |
169 |
611 |
169/607=28 |
(六)Tripple negative(三陰性,ER-PR- Her-)無法服用抗抗爾蒙,所以復發率高,應該接受化療?
資料顯示三陰性病例共有 106 例 moratilty 39 / 106 = 26.7% 比全資料 35.6% 低。
G 組 99例 mortality 23/65 = 35%
P 組 33例 mortality 1/20 = 5%
D 組 23例 mortality 15/20 = 75%
P 組 死亡率低到5%,顯示三陰性並未顯示復發率(死亡率高) 高,不是一定要化療!
trinegative |
P組 |
G組 |
D組 |
X組 |
total |
活 |
19 |
42 |
5 |
1 |
67 |
死 |
1 |
23 |
15 |
0 |
39 |
total |
20 |
65 |
20 |
1 |
106 |
死亡率 |
5% |
35% |
75% |
0 |
25% |
(七)正統西醫初步治療在最初兩年明顯有效,但是乳癌死亡率都在2 年之後的2-5年期間,這正是治療產生副作用、後遺症及抗藥性時------
KM 生存曲線: 綠色是P組(部分治療)生存率最高,
藍色是G組(模範病人)生存率逐年下降,
黃色是D組(延誤治療)生存率下降快,
紫色是X組(完全不治療),生存率最低
在最初的五年G與P組差不多,過了五年後後差距拉大!表示此時 正統西醫的治療療效下降 而併發症,後遺症增加。
存活年限 |
3ys |
5ys |
10yrs |
G |
0.98 |
0.784 |
0.674 |
P |
0.94 |
0.872 |
0.817 |
D |
0.71 |
0.505 |
0.275 |
X |
0.62 |
0.509 |
0 |

在前3 年是模範病人(G)存活率最高,但是在5年期卻是部分治療者(P)最高,顯見在5年期時,西醫治療已出現抗藥性或併發症或後遺症。而部分治療者沒有這些問題,因此生存率較高! |
 |
(八)淋巴轉移(node+)第四期及轉移
最初就是第四期組很少,存活組有4例 死亡組有9例
根據有提供病理報告前哨淋巴轉移(node+):存活組466例中有淋巴轉移者145例佔31.1%,死亡組有245例有淋巴轉移者94例佔38.3%,在追蹤期間發現有轉移者,存活組只有56例佔56/642=8.7% 而死亡組高達463/487=95.0%
臨床期別 |
存活組 |
死亡組 |
node (+) |
145/466=31.1% |
94/245=38.3% |
stage 4 |
4 |
9 |
轉移 |
56 |
463 |
顯見:前哨淋巴是否轉移對預後無影響。轉移是死亡最大原因
(九)活過五年組與死亡組的比較
活過五年以上者有 642例,D組(延誤治療)只佔9.9% 而在死亡組487例中 有高達 34.9%是延誤治療, 顯見延誤治療 導致更高的死亡率!
活過五年組中,P組(部分治療) 佔到24.7% 而在死亡組只有 7.8%。顯見只接受部分治療不僅降低死亡率 =ˊ而且活過五年機會也高!
活過五年組中,模範病人佔 409例,佔63.7% ,在死亡組中 255例 站 52.3%,顯見即使是模範病人也沒有因為接受治療而降低其死亡威脅!
模式 |
存活組 |
D |
54 |
64/642=9.9% |
DM |
10 |
|
G |
371 |
409/642=63.7% |
GM |
38 |
|
P |
151 |
159/642=24.7% |
PM |
8 |
|
X |
10 |
|
total |
642 |
| |
模式 |
死亡組 |
D |
|
|
DM |
170 |
170/487=34.9% |
G |
|
|
GM |
255 |
255/491=52.3% |
P |
|
|
PM |
38 |
38/487=7.8% |
X |
24 |
|
total |
487 |
|
|
(十)DNA & RNA 基因檢測,偵測早期乳癌,準確度高達93%
DNA基因(來自父母無法改變)分三種:
乳癌基因: BRCA1 / BRCA2 / HER2
普遍性癌症基因:K-RAS / P53 / APC
細胞表現基因: SOD2 / DP2 / EGFR
RNA 基因:基因顯示血中癌症現況
(十一)雌激素來自腦部的控制,穩定情緒就可穩定病情
從國際文獻中發現,幾乎一面倒在倡導服用抗雌激素的好處!但是,要知道這些拒絕服用的不聽話的病人,是不會乖乖回醫院追蹤,西醫更是拒絕他們,其研究報告當然也不會包含他們。臨床醫師常常標榜:實證醫學,事實上其「實證」是不完全的,有偏見的----
事實上, 性荷爾蒙是來自膽固醇,先合成黃體素(prosterlone),再行成男性賀爾蒙(malehormone) 在轉變成雌激素(estrogen)。女性荷爾蒙儲存在卵巢,依女性月經週期分泌,雌激素刺激卵子分裂成熟,第14天排卵後下降,黃體素開始提高讓卵子排出並刺激子宮模肥厚準備受精卵著床,如果沒有懷孕 就成月經排出。女性經期是受到腦下垂體的控制,腦下垂體又受到下視丘的控制,下視丘是自律神經的中樞,因此自律神經失調會導致雌激素異常分泌(在旅行、考試、生氣、緊張、煩惱----時) 幾乎每位乳癌病人生病前都會經歷過一段生活上或精神上壓力的過程!
常言道:壓力是萬病之源!
雌激素合成圖
大部分的病人(70%)都是模範病人乖乖服藥,只有少數病人(18%)敢拒絕治療。我絕對主張抗雌激素治療是多餘的,從我長期臨床觀察已得到證實,但是這是無法發表的論文(馬上被拒絕)。
結論:做好身心靈之修練 力行提升免疫力之整合療法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但避免過份破壞治療,產生過多併發症導致提早死亡!
若尚未轉移,只做病灶切除,手術後甚至不需要進一步任何治療!
如果轉移或腫瘤過大,需要化療!但是腫瘤消失後是否手術再評估!
乳癌不是局限於乳房的病,而是身心靈的不平衡
|